综合甲级设计院(下均简称综甲院)可谓是设计界的航母。下文分类剖析之,由于答主并不是十分清楚要写什么内容,所以只能随遇而安,随想随写,率性而为。
自2000年开始,国内各行业(包括房地产、交通、市政、钢铁、建材、石化……等等)都在飞速发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所以无论是建筑设计院还是各类专业设计院均享受到了这轮热潮带来的红利。
从2010年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很多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饱和阶段,而设计作为行业建设的先行者,是最先感受到这种趋势的,所以2010-2015这一周期,国内设计行业是处于稳步下滑的阶段的。
2015年之后,这轮建设高潮已经开始显现颓势了,除了部分行业余温尚在之外,大部分都是寒潮来袭。
在国内各行业成本激增的情况下,逐利的资本开始寻找估值洼地,于是相关产业纷纷向东南亚一带转移,廉价的劳动力让资本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大约从2005年左右这些国家也开始进入了建设周期,从这个阶段开始,国内敏感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 就开始大肆开拓了境外市场。
大约从2010年开始,相关行业的建设已经成熟,投产总量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国内经济发展的增速。
所以开始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于是从那时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走出国门,抢占境外市场,于是乎竞争的主战场几乎是从国内转移至国外,不得不说我国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以及设备厂商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低价啊,自己可以融资啊,建设速度快,投产周期短。但是这种情况下得来的项目性价比就相对来说要低许多了。不过领导不会管这么多,领导只管能拉到项目来就行了。
在2010-2015这个周期内设计院的总体项目还是不算少的,而且境外项目占的比重还是偏高的。
但是项目的单体设计费是在逐步降低的,境外的甲方也在跟国内设计院和工程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得越来越聪明了,也学会大肆杀价了。这就形成了活不少,但是设计费总额却在逐年下降的阶段了。这也是设计人员感觉越来越累,但是钱却不见增加,反而还在下降,很多国企设计院为了控制成本,就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福利类的隐形收入了。
一方面是项目减少和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并不是项目减少放缓了,事情就减少了,反而是因为项目放缓了,业主就有更多的时间挑毛病,让设计院反复方案比选论证,但是设计费可以一分钱不加。这就使得设计人员心越来越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加之作为设计主力的80后开始进入了职场35岁现象,身体也由于超过10年高强度的设计有些吃不消了。
年龄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带证而又升迁无望的骨干就谋生去意了,虽然部分骨干的离职可能对于整个综甲大院短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辞职,可能就会影响到3个人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冲击也会传导到工作中去,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很多设计院的领导层都在强调设计队伍的稳定性。
而且现在已经进入2018年了,上述现象只会越来越突出了,设计院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从2015年开始,90后逐步进入设计院的职场,但是作为观念更新,家庭条件更优越的90后在设计院能否坚持得下去,这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从这两年多的情况来看,90后的离职率是偏高的。
在传统设计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很多专业院都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尝试进入新的领域,可是话又说回来,哪里有那么多新的领域嘛,而且各个设计院都在转型,就算有新领域,那么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而且综甲院在竞争中其实完全不占优势的。原因如下:
综甲院的业务转型起步较晚威廉希尔williamhill,想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时才发现,原来新的业务领域已经群狼集聚,而且做得非常好,而自己这头老虎要想去抢点肉吃还线.
综甲院机构庞杂,养的人多,所以设计费的报价均偏高,价格上对于中小型设计院甚至私人设计公司来说,毫无竞争力可言。
即使某些专业的专家还在,但是他们又不具体干活,而且脱离设计一线很久了,对于本行业领域都可能有些生疏了,更不用说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呢!一线的设计骨干流失,一线设计人员的水平相对较弱了。所以很多时候甲方懂技术的人看到设计院的设计成果,都在吐槽,怎么你们大院的水平感觉越来越差了呢?所以综甲院的领导可能也需要反思。
反而是有些小院或者私人设计公司,甚至炒更的,为了维持自己声誉,可能技术水平还更高。比如别人找我炒更的话,除了本专业我亲自画之外,其他专业的我也会找我认为的骨干高手去做,不能把自己的名声做差了。反而是做院里的东西是得过且过的。
窃以为综甲院的设计业务板块无解,只能一步一步萎缩下去了。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要求多,给钱少;任务多,给钱少;任务多,质量低;给钱少,质量低;质量低,给钱少。
业务:国内设计院转型EPC最早,也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化工行业,随着设计业务的萎缩,各个行业的设计院也开始转向EPC总包领域。接下来就是分析一下设计院做EPC总包的情况。
投资风险。设计院作为轻资产行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从项目投资上来说,设计院会忽视掉其他一些风险,投标的时候他们仍然沿用设计投标的模式,尽量杀低价中标,而没有顾及市场风险,比如市场涨价的风险,EPC总额高,打个比方,一个10亿的项目,估计利润就5%,5000万,但是如果材料设备人工一涨价,这点利润估计分分钟抹平了。
如果说国内项目的EPC是假EPC,设计院仅仅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角色的话,那么转型做境外项目可就是真刀真枪的EPC了,设计院又得作为项目的融资方,承担投资无法收回的连带风险。
文章来源知乎作者:巴蜀明月,图片来源于网络,由设集圈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羡慕,杭州好多小区都在分红!90后组成的业委会一年为小区赚百万,直接发钱
新势力“交卷”2023:理想全年排名第一、24年年销目标80万辆 蔚来小鹏分列二四
UCLA、布朗们的食堂到底能有多好吃?流着口水的我决定换梦校了....
苹果2024年展望:Vision Pro、 16等六款产品可期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