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一个女建筑师加班到半夜回家,路上蹦出一青蛙来跟她说:“我是中了女巫咒语的王子,亲我一口我就变回原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等我登基时你就是我的王后!”
姑娘二话不说捡起这只青蛙塞到包里继续走,青蛙探出头来说:“你没听懂吗?你要当王后了!”姑娘跟青蛙说:“老娘是建筑师,天天画图到半夜,哪有时间谈恋爱啊?身边带个会说话的蛤蟆陪我加班倒是不错!”
每年的9月毕业季和年初跳槽季前,各建筑设计公司都在批量”换血“。这段时间内,我总会莫名的被身边的朋友或者学弟学妹问到一个相同的问题:“你说说看大院是怎样的情况,适合我吗?民营设计公司呢?外企、小事务所又如何呢?”
国内各大院校已经开始缩减建筑学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就是说瘦身之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将在3~4年后才会进入市场。而在此之前的超量毕业生们走出校门后都会干什么?
主流的去向自然是进入广大设计院、公司和事务所,从底层画图gou开始一步步的打怪升级积攒经验。我上学的那些年去国营大院的人比较多,后来去各类民营设计院的人逐年增加,从侧面可以看出民企的发展壮大和大院吸引力的减弱。趋势虽然如此,但也不能说大院会走向衰败,因为大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后面会详细讲到。
次主流的会去各类地产公司和开发公司,依仗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甲方建筑师,然后开始对(nue)接(dai)各设计院主流的画图gou们。从趋势上看,毕业后以及工作后转行去做甲方的人也越来越多。
非主流的去向就五花八门了。较常见的是出国深造、留校当老师,极少数会彻底转行,也有创业做买卖以及成为自由职业者的。
上面三类的选择人数呈现金字塔状。底层人数最多的是第一类,因为专业技能对口所以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第二类对其他能力的要求甚至会超过专业知识,也算是半转行了,所以选择的人会相对少很多。第三类非主流的人数实在太少,已经不具备统计学上的参考意义了。
本文我们只讨论主流的一类——即每天都在设计、画图、汇报、跑工地的广大建筑师们。
我不打算按照大院、民企(事务所)、外企的分类来单独描述,而是根据总结出的几个大家普遍关心的主题来混述,相信通过对比会更容易看出各自的特点和不同。
建筑师说:我希望今后的设计方案不用经过所总建、所长威廉希尔williamhill、院总建、院长、甲方设计经理、项目总经理、研发平台、公司老总、集团领导、水暖电专业局、消防、规划、建管、人防和各位政府领导等人的过目就能直接出图!
之所以把收入放在第一个谈,因为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top 1。别说谈钱太俗,你我都不是马云,还没到可以看着天花板大谈“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兴趣”这种恶心人的话。事实上收入对于刚走出校门以及职业生涯的中前期都有很现实的意义,尤其对于在北上广深厮杀的人来说会显得更加重要。说严重点,收入的多少在很多情况下会成为左右职业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民企和外企的收入会普遍比国企高一头。国营大院仍保留了国企的大锅饭氛围,因此同一层级的收入差别不会太大。大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是常说的“无产值人员”数量庞大,再加上领导众多以及一些我们不会知道的原因,在“平均”分配的大原则下每个人的份额自然不会多。
而对于民营设计院和外资设计公司来说,盈利是他们的根本目的。因此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刺激你产生更多的产值。是一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逻辑。
外企的起步收入会普遍偏高,但后续增长的幅度不会太显著;大院的起步收入会偏低,后续的增长主要靠熬年头,如果若干年后你没有混到管理层的话,将会获得一份毫无竞争力的收入。
在大院里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我职责比他大,能力也比他强,为什么他的收入却比我要高?”答案很简单,他入职比你早。在大院里,“年头”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民营设计公司的情况要分开讲。规模较大的公司在各方面会更趋向国企,在起步收入方面也会趋向保守。不过后续情况如何就都靠自己的造化了。他们还是很愿意给那些能力强、肯卖命的人一份满意的收入。当年跟我同一批毕业进那家民营公司的小伙伴,在我跳槽到大院的一年后就已经拿到了40W+的年收入。不过他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熬完夜之后第二天继续上班,产值超高。
因此这个逻辑请不要忘记:给你很多钱是为了让你为他赚更多的钱。大家一拍即合,各取所需而已。
规模较小的民营设计公司,人员一般10~30人不等,有些小的事务所包含创始人在内总共就三五人,更像一个作坊。这类情况不好一概而论,因为人少所以许多规则就显得很灵活。有可能一个项目做完大家按比例“大秤分金银”时一次的所得就跟其他地方一年的收入相当;同时也有可能遭遇黑心老板的压榨,累死累活最后只拿到少得可怜的几个铜板。
多数人往往只关注收入的总额是多少,却忽略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些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给你?
大院一般是按月发放少量份额的基本工资,大份额部分以年终奖的形式一次性发放到位。其中这笔大额年终奖还有可能被拆分成季度奖分次发放。各院的情况不一而同,大致可以按照平时三成、年终七成的比例来理解。
之所以说发放方式很重要,是因为这会影响到你的生活运转。在大院的头几年,可能每个月七扣八扣最后到手的只有3000块,那你就要考虑这30张毛爷爷扣掉房租后还剩多少,还有吃饭、交通、剁手这些刚性开销。所以往往第一年经济状况会比较纠结,等到可以从前一年的年终奖里开销时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这个状态持续到当你需要每个月还数额不菲的房贷,还有其威廉希尔williamhill他临时的大额开销时,现金流就有可能出问题了。那时你满脑子的想法就变成“为什么不能把年收入切成12份发给我!”
外企和大部分民企都采用年薪制,一年的收入多少事先谈好,然后按月分摊发放。有时会采取年底发双薪或者划分出一定比例以季度奖或年终奖的形式发放。跟上面不同的是:你每个月入账的现金变多了,其中的好处不说你也自然懂得。
需要注意的是那种“平时少年终多”的薪酬发放方式有潜在风险。如果到了年底因为种种不可描述的原因年终奖被打了个大折扣,你也只能默默接受而无法挽回。毕竟只有装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才是最踏实的。两年前在大院时就亲历某部门因为年终奖被扣导致员工和所长拍桌子对撕的闹剧。
上面所说的都是一般情况,并不排除个案的存在。再加上很多公司都在搞薪酬改革,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建议面试时能把这些情况向hr问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总是没错的。
对于建筑师这种需要长久经验积累的职业来说,如何成长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把两个刚毕业的人放到不同的环境下成长,5年后他们各自的能力组成和思维特点是会有很大差别的。
前面说过民企和外企更追求“利益交换”,所以你在其中的所作所为是必须符合他们利益的,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如果不出意外,你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做一到两类事情。比如画了3年楼梯的“梯王”,画了4年厕所的“所长”,还有画了5年户型的“神户“,甚至江湖上有画了8年剖面的”刀客“。当效率至上时分工就会细化,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因为熟能生巧变得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好处是他们会离不开你,坏处你被螺丝钉化了。
记得刚毕业在民企时,我所在的设计组分工之细至今印象深刻。一个人专职做总图,一个人做专职做户型,一个人做景观,一个人画剖立面,一个人做文本,一个人建模,一个人盯效果图,甚至还有一个”填色专员“。不得不承认这种流水线的效率是惊人的,我们能够在两天内从无到有的完成一套看上去很不错的方案文本。
前面提到的那位”填色专员“是一个建筑学本科毕业的小姑娘,仅仅因为她PS用得熟练就被安排在了这个莫名的岗位,试想连续填色两年后她的各方面能力会有多大进步?后来她也确实不堪忍受离开了。
并不是说大院就没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们身在讲求效率的时代,所以这种螺丝钉的人才培养方式随处可见:招来一批鲜肉,用废了再换一批。
相反有些地方因为人员精简,所以每个人必须同时做好多种类的工作。你可能既出方案又自己画总平和平立剖,而且需要自己建模和排文本,或者既做前期概念又做后期施工配合。这种方式虽然会比较累,不过对个人的能力成长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经常听到刚出道的年轻建筑师说希望能做”全过程“设计。确实,从概念方案到施工配合的全设计周期对建筑师的锻炼效果是最好的。当你做完施工再回过头审视方案时,常常会有大彻大悟的感觉,下一次再做方案时就更能从实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你的方案完成度也会相应提高。换言之,你离成熟的建筑师又近了一大步。
在哪里能够做到全过程的设计?不出意外的话,去一些小型设计公司(事务所)或者大公司的小部门试试吧,能够参与的概率会更大~
建筑设计市场就像一块大蛋糕,谁吃哪块是已经大致分好了的。一般来讲,国营大院依靠政策扶持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而能够得到省市级的重点项目,比如X市博物馆,X市大剧院等地标。另外还会垄断一些特种建筑的设计话语权,比如机场航站楼、车站、体育场、某些特种医疗建筑等。
民营设计公司会主要分得住宅、商业地产,还有其他一些中小型公建的那块蛋糕。所以去民企的建筑师大多在做住宅和商业。
一些利润很薄的小规模项目则被小公司和小事务所完成。项目虽小但常常会做得很出彩,并且推崇研究和实验性精神。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而美的设计作品大多出自此类公司。
如果你已经很清楚自己要朝那个设计方向发展,那么根据设计类别来选择公司定会事半功倍。
在国营大院里你能接触到不少技术牛X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工程师,他们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会对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认为在大院里最适合做技术经验的积累。如果你只想专注与方案设计,那么其他地方或许更合适。
首先说个结论:所有人员流动性大的公司都是有问题的,不过你要分析造成这种流动性的具体原因。
建筑设计是需要靠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的。这有点像乐队,如果一支乐队三天两头更换成员,是不可能有好表现的。只有人员稳定的团队才能谈得上发展。
客观上讲建筑设计属于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健康的流动可以推动公司不断换血发展,而不健康的流动有时会是毁灭性的。
一般而言大院的流动性是威廉希尔williamhill较低的,毕竟不少人是抱着求稳的心态来到大院工作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离开。民营设计公司的人员流动性最大,每年走掉30%以上的不在少数。如果走掉的大多是底层人员,那说明平时压榨得比较厉害;如果走掉的大多是中层人员,那说明公司就有比较大的内部问题了。
我在国营大院的第一个部门,在更换了新领导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从项目推进、日常管理到收入分配等问题可谓大失人心。结果两年之内将近40%的人陆续选择离开。而这些人里几乎都是工作5年左右的一线中坚力量。如果你在入职前了解到一个公司的人员流动情况是这样,你就需要认真考虑一下了。
不少民营设计公司采取“海进海出”的人力策略,即每年入职很多人,但同时也有大量人离职,公司一方面可以获得较低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海选中挑到少数适合自己公司的人,然后给予高薪高职将其留下。
据我所知沪上某知名事务所人员一直比较稳定,每年的进出控制得很好。不过他们入职门槛比较高,轻易不进人。算是另一种“严进少出”的人力策略。
装X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建筑师也毫不例外。当在朋友、同学、家人面前有人问你“现在哪家公司高就”时,你平静的回答威廉希尔williamhill“在XXX”,众人一听异口同声说“牛X啊!”或者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带公司logo的照片,然后附一句“每天都是新起点~”之类的鸡汤。马上就有人留言“我X,原来你在XXX公司!”——有没有感觉瞬间开始热爱你的工作和公司了?
所有知名公司都是装X利器。比如GMP、ARUP、HOK这类如雷贯耳的外企,在同道但不同行的人面前装X的效果最好。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些公司的来历,只知道你在一家行业内曝光率很高的外企工作,那就足够了。
建筑大师的工作室最适合在同行圈子里装X。“我在SANNA跟妹岛工作过……”,“库哈斯是我老板,有次讨论方案到深夜……”,“最近一直在忙非常建筑的项目,张老师的要求好高……”。一般来说大师工作室的收入都不具竞争力,但拥有一段工作经历能给你装X一辈子的资本。
进入国营大院工作比较适合在小学同学聚会和七大姑八大姨面前装X。其中最能唬住人的就是“XX省院”、“XX市院”这种大盖帽名头的设计院,那感觉就仿佛你已经手握了一省一市的建设大权,随便画两下图纸就能收金无数。届时你只需要微笑不语呈默认状,就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了。
时间:2017年5月24日-27日(24日全天报到,25-26日研讨会,27日参观)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17年中国水处理投资可达2万亿元。 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它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97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7亿立方米/日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有80%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随意堆放及所造成的污染与再污染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并且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社会的关注促使国家不得不对污泥的处理处置重视起来,国家的重视又促使了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住建部明确要求:
各地要按照“绿色、环保、循环、低碳”的污泥处置技术路线,督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合理选择工艺,加快设施建设。各级排水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污泥处理处置单位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要求,对污泥去向、用途、用量等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对非法污泥堆放点要一律予以取缔,不满足防护要求的污泥临时堆放点要限期完成达标改造;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转移、倾倒、处置污泥的,要严格依法处罚。要打通污泥无害化产物的出路,“以资源化带动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水平,了解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前景与发展趋势,切实达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
安阳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上海施维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国美(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决定举办“2017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八届)”。届时将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到会作主题报告,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标准实施、成熟工艺及设备运行经验、污泥处置政策等问题进行解答和研讨交流,同时为相关单位搭建推介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平台。
本次会议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领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领导;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内和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会议同时将邀请全国排水行业设计、科研、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并作学术交流。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在秦皇岛、青岛、大连、上海、长沙、宜兴、天津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污泥处理处置高级研讨会,此次是第八届,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它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会议。
邀请污泥处理处置各个研究方向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主流单位代表,办成中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最专业的行业盛会。
本届大会以会议研讨交流为主(约40多个专家报告)和现场参观典型工程为辅助的形式。
高碑店再生水厂为单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百万吨级,污泥处理规模达到日均1 358 t。
北排建设公司作为工艺系统设备总承包方,历时2年完成工艺方案设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交付;主工艺路线为“污泥浓缩+预脱水+热水解+高级消化+板框高干脱水”;同时,也是继小红门再生水厂泥区改造工程后,第二个成功落地的污泥高级消化项目。
统,工艺系统运行稳定,产气率稳步增长,全新工艺系统正在污泥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发挥越来越大的作为。
、各地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概况、规划及经验介绍(工程信息和工程实例介绍);
13、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设计经验,调试、运行管理经验等;
21、污泥干馏,污泥碳化,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及污泥能源平衡利用技术;
、其他相关主题(如固废、除臭、渗滤液处理、污水提标改造、黑臭水体、海绵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
、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厅、城建局、各地建委、水务局、环保局(厅)、排水处、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
、各地水务、污泥投资建设运营单位:北控水务集团、北京首创、北京碧水源、启迪桑德、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水务集团、成都市兴蓉环境、安徽国祯环保、深圳市水务(集团)、上海城投水务、重庆水务集团、东莞市水务投资、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南京水务集团、杭州市水务集团、武汉市水务集团、沈阳水务集团、厦门水务集团、珠海水务集团、山东水务发展集团、青岛水务集团、济南水务集团、上海巴安水务、中环保水务投资、昆明滇池水务、云南水务、中国水务集团、中国水务投资、粤海水务、威立雅水务、苏伊士环境集团、中法水务投资、中国光大水务、贵州水务、海口市水务、华衍水务、天津华博水务、天津创业环保集团、中环水务集团、成都排水、首创爱华市政环境、重庆康达环保等。
、大会上发言(20分钟)/ 文章发表2-3篇/2个代表,发资料,现场易拉宝1个等共计2万元。
、会议论文集广告:封底15000元;封二12000元;封三10000元;前彩插首末页:12000元/页;前彩色插页:8000元/页。
有意协办或在会上进行交流、宣传的水务、工程公司、设备厂家等可与编辑部联系(, 王领全)。
普通参会人员(设计院、水务公司、政府部门)为22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用餐、参观考察等费用);2017年4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设备工程技术企业参会人员为2800元/人;2017年4月18日前返回参会回执并汇款的设备厂家参会人员为2600元/人。